鬼吹灯 > 直播鉴宝,我竟成了国宝级专家? > 第332章 这可是三千万?

第332章 这可是三千万?

    比喻不是很恰当,但道理是一样的。

    按照正常的实验程序:先目鉴东西的种类、大概时段、大致构成、主要成份,再研讨相应的实验方案。

    然后再根据储存环境、氧化及腐蚀程度,制定相适用的实验计划:是做光谱储能释放,还是做放射性元素半衰,或是做微量元素转化,还是做磁场年代演变。

    有的时候,同一时段、同成份的样本,所需要的实验方法和技术迥然不同。甚至同墓葬发掘的同器物,有时也会用不同的实验方法。

    因为出土深度不同,受腐蚀的酸碱强度不同。

    实验方法又多,可适用的仪器更是五花八门,样本数量足够的话还好一点,可以不断试错,如果样本不足,就需要不断的分析和辩证,确定最佳方案。

    在相关研究机构,为一场实验而准备一个星期的事情,真的很常见。

    而现在呢?

    没有研讨,没有分析,也没有辩证,更没有征求谁的意见,全凭他一言而决。

    特别是从第二件黄铜花觚开始:铜器剥皮壳、瓷器刮釉粉、胎足钻孔、古玉泡强酸……全是毁灭性的取样方式,等于实验做完后,东西也废了。

    废不废的先不提,方法要是错了呢?

    可没地方再找第二件,想纠错都无法可纠。

    更关键的是:初检、复检同时进行?

    外行可能听不懂,但懂研究的人都明白这是什么意思:第二次实验就是终检,就要依实验数据出具结论。

    换句话说:复检就是最终结果,哪怕是错的,你也得当成对的……

    诡异的是,竟没有任何人发表哪怕任何一丝意见?

    马献明雷厉风行,李定安如何安排,他就让研究人员准备相应的仪器、试剂。

    几位研究员马不停蹄:开机、预热、按编号找器物、取样……

    “何秘书长,佩服……要说专业,还得是你们”

    “什么?”

    何安邦正在摆弄古玉,好像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茫然的抬起头:“申会长,你说什么?”

    “我是说实验:不需要微样试检,不需要分析,更不需要制定实验计划,就直接取样,然后直接就能上机器,甚至是一次做六组……搁我们,光是准备至少都得两个星期!”

    你说的是反话吧?

    不走任何程序,不制定任何方案,甚至连个草创的提纲都没有,张口就来,蒙头就干……

    这要是老马,何安邦提着拳头就上去了:来,睁大狗眼瞅,墙上贴的是什么?

    那么大的字看不见,制度和规定都让你给吃了?

    但换成李定安……嗯,你高兴就好……

    何安邦想了想:“我们也不经常这样干,绝大多数的时候,还是要现场会鉴,商讨方法,制定计划……一次也做不了六组那么多,顶多做两组!”

    “那也挺厉害的:两次就能出结论,我还第一次见?”

    那不然呢?

    别说你,没碰到李定安之前,谁敢想像实验还能这么做?

    何安邦明白了,这位申馆长是真的惊讶,而非讽刺。

    他挠了挠下巴,不知道怎么解释:“没事,他有经验!”

    经验?

    顿然间,申会长不会说话了。

    又仰着脖子瞅了瞅:没错,胡子都没几根?

    他哪来的经验?

    几个省博的教授就在旁边,也听的一脸迷糊:何馆长说国博一般不会这样干,照样需要商讨方案,制定计划……意思就是现在不一般?

    没什么区别吧,甚至实验环境差的一批,连最基本的无尘都达不到,实验数据可想而知……

    不但听不懂,还挺不理解:姚川和程永权都是正高级研究员,业内知名。不管哪位到省一级的博物馆,都是带着指导性质而来,毫无争议。

    但现在,年轻人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干,言听计从,奉命唯谨,不打一丝折扣。

    还有马献明,更是艺术品研究领域权威中的权威,这会儿却像个跟班,年轻人到哪他跟到哪,更像个应声虫,但凡有一丝交待,立马执行。

    何安邦更是当了甩手掌柜,跟前都不去看一眼。

    总不能这位比他们还权威吧?

    李定安……压根没听过?

    年龄也不对:再老二三十岁倒有点可能,但就这面相……跟看青春偶像电视剧的似的?

    但慢慢的,他们就回过味来了:不是世界太疯狂,而是自己见识太少……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李定安双手插兜,站在两组实验组后面。他也不动,只是时不时的提醒一句:“程老师,放射强度太低,不要低于六千伯……”

    “姚组长,曝光波长顺序不对:先紫外,再近红外……”

    “洪老师,消液温度为25度,你的配比至少有30,降温……”

    “毛老师,调整光量子频率……”

    不管说到谁,研究员都是先笑一下,没人争辩,没人质疑,立马检查。

    这很正常,因为试验就是不断试错再纠错的过程,有疏忽、有错差在所难免。

    虚心接受,立即改正,这也很正常。

    但不正常的是李定安提醒的问题:放射强度,波长波短看仪器就行,但消液刚配出来,都还没来得及测,他是怎么知道多少度的?

    洪老师又拿了一支温度计测了一下,再看指度:不多不少,刚刚好三十度。

    围观的这几位面面相觑,跟见了鬼一样:这有点不科学啊?

    想来想去,就只有一种可能,物理推导:多少强酸加多少水,再结合室内温度进行计算。

    但说实话,别说口算,给他们个电脑,再套公式,也得个七八分钟,李定安就瞅了一眼,脱口而出,七八秒都没用到。

    不是,你这眼光是自带测温,还是自带容量刻度,并随机计算?

    渐渐的,他们有点理解了:为什么李定安一点程序都不讲,一点准备都不做,说取样就取样,说上机器就上机器,却没有任何人质疑?

    他那双眼睛,就像激光电子仪,不论哪一组中的哪一位,是主试还是助试,一旦出问题,实验人员都还没发现,他一眼就能指出来,同时给出修正方向。

    大脑像是计算机:实验人员还在权衡如何计算,应该适用哪一套公式误差才会最小,李定安已经开始推导。短则几十秒,长则一两分钟,就能给出答案区间。

    记忆力更是强的吓人:

    因为他现场指导,实验进度跟飞起来一样,方志杰急的汗都下来了,键盘更是敲的跟爆豆子似的,数据索检速度却跟不上。

    然后李定安就会告诉他,在哪个目录、哪个分类、哪本期刊的哪一篇论文,以及发表单位,论文作者……

    河博的副馆长和几位教授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干了半辈子研究,第一次碰到检索跟不上实验的?

    别人不知道,如果给他们,他们照着论文照抄都做不到这么快。

    反过来再看:怪不得从何安邦到助理,都是这样的态度?

    自家要是有这么一位,他们能当爷一样供起来……

    “何馆,人才啊?”

    申馆长眼睛直冒贼光,“哪家单位的,中科院、工研院,还是社科院?”

    “不是,就国博的!”

    “你们从哪挖的?”

    “没挖,自个冒出来的!”

    扯淡……你再给我冒几个试试?

    申馆长鼓着眼睛,一副你少糊弄我的模样。

    何安邦矜持的笑了笑,再没说话。

    他也不算说谎:打了那么久交道,只知道这小子眼力强的离谱,鉴赏水平高的吓人,压根不知道他还会搞研究。

    文科生呀,而且才刚毕业,打八百杆子,都和搞研究扯不到一块。

    直到他从XJ回来,带来了蒙古瓷……

    所以,真就是自个冒出来的,还冒的莫明其妙,猝不及防:要是再晚几天,李定安先去了京大报到,哪还能轮到国博?

    ……

    一群教授被吓住了,曲中书也被震的不轻。

    “不是……他不是学生嘛?”

    “没错,京大研究生,研二!”

    “京大的学生这么牛吗?”

    “不太清楚,应该几年才出一个吧……反正挺厉害!”

    “他还是你们局的特勤?”

    “当然!”张汉光支了支下巴,“你觉得不够格?”

    不够格个屁!

    就这实验速度,就这研究能力,带身边,不就等于带了个检验中心?

    不但快,还想怎么检就怎么检……

    “研二代,还是科二代?”

    “这个真不是!”

    张汉光摇摇头,“他家本地的,他爸你可能认识,你们市图书馆的李如英!”

    “以前市委办的李主任……不对,李如英哪来的一个亿?”

    “脑子有坑?他自己赚的……”

    那可是一个亿,不是一百块……

    “一个亿算什么,他前后半年多,赚了十多亿……”

    像迎面挨了一拳,曲中书眼珠都不会转了:你特么的说的是冥币吧?

    张汉光“嗤”的一声,刚要顺嘴吹几句牛逼,看到李定安打开了一口箱子,把那件门帘拿了出来。

    这个也要研究吗?

    张汉光下意识的走了过去,没走几步,他又猝然顿住:李定安竟然又拿起来一把剪刀?

    好家伙……这是要干嘛?

    ……

    二十六件东西,不算多,但李定安花了整整一个亿。

    玉筯六百万,六件汉玉近三千万,幽塞两千两百万,门帘两千八百万。

    剩下的十七件,总共才一千四百万。

    最贵的,就是这道门帘。

    三米见方,缂丝黄底,但污染严重,现在颜色已近乌黑,图案模模糊糊,隐约能看清最正中绣着一条正龙,口含金珠。

    不用猜,清代宫廷御用之物!

    但这东西不算多稀有。

    故宫有好多件,国博也有好几件,沈阳故宫有,湾岛故宫也有,世面上流通的也不少。

    纹样形形色色,龙、凤、祥云、吉兽、花草。

    质地五花八门,棉、革、绣、织,以及锦。

    这一件就是锦,还是锦中极品,缂丝库金:生丝混编金丝织成。

    很厚,张汉光估计,至少五六层。

    还挺重,约摸十二三斤。

    但他想不通:既便全用金丝,这意也绝不可能这么贵。

    又不是没拍过?

    2018年,荣宝斋在京城拍过一条夏帘,熟丝云锦,一正龙四行龙,才拍了十五万。

    不过很小,一米见方,而且只有两层。

    缂丝织成并混编金丝的也拍过,2020年夏,佳士德春拍,和这件差不多大小:三米见方的缂丝库金,成交价一千万过一点。

    比这件厚,足足八层,也比这件重,8.5公斤,品相比这好几倍:九龙纹样清清楚楚。

    而且有据可查:底边织有“苏州织造臣兴”、“乾隆十二年”等字样。据考,是乾清宫偏殿的冬帘。

    而这件呢?

    污成这样,百分百从墓里挖出来的,十有八九是地宫的门帘……

    直觉值不了三千万,但李定安之前使过眼色,估计有古怪。

    问题是,他这会竟然拿了把剪刀,准备剪开?

    这一刀下去,别说三千万了,减个零都没人要……

    他快走两步,“拦在了中间:“你干嘛?”

    “取样啊?”

    取你个锤子?

    张汉光指指上面的污渍:“知不知道这东西为什么这么脏?”

    李定安瞪了他一眼:“废话!”

    是金遇到铅变黑,然后污染了蚕丝,但一洗就废,所以只能这么脏着。

    “连卖古玩的都知道一洗就废,你还专家,你专个嘚儿:一剪子下去,你还卖给谁?”

    “卖给老何!”

    李定安呲着牙笑,“信不信,我就算剪开,再问他要三千万,他磕绊都不带打……”

    “什么东西三千万?”

    话还没说完,何安邦走了过来,看到他手里的剪刀,先怔了一下,目光扫过桌子上的门帘。

    “你要剪开?”

    “不剪开我怎么取样,不取样怎么做实验?”

    李定安一脸的理所当然,“不做实验怎么断代?”

    “然后再三千万卖给我,对吧?我脑子又没被驴踢?”

    行,不要是吧?

    不要最好……

    李定安笑了笑:“放心,我有分寸!”

    话音未落,“喀嚓”的一声,门帘上被剪开巴掌大一个窟窿。

    张汉光的心脏也跟着跳了一下:王八蛋,你真剪?

    这可是三千万……(本章完)

    

    http://www.cxbz958.org/zhibojianbaowojingchengleguobaojizhuanjia/397175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