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我的回忆录之五十有二 > 第12章.当初只是一个爱好

第12章.当初只是一个爱好

    虽然在众多偶然下,我进入了艺术之门,但在最初,这仍就不过是我一个普通的爱好而已。

    是啊,真就是一个爱好。

    就连当初的我也不知道我能坚持成什么样!

    因为当年的我尝试过太多的东西。

    梁启超在他的《少年中国说》里说过少年人常思将来,故生希望心,进取,日新,又因为事事皆其所未经者,常敢破格,盛气,敢冒险,喜事,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者。

    因为常觉一切事无不可为,所以当初年少的我什么都喜欢尝试,这也造成了我众多的爱好。

    这点也为许多人所诟病,认为我浪费了太多的精力,认为我应该十年磨一剑,说没听说过一个人十年磨十八般武器的。

    怎么没有呢,我不就是吗!

    我们每一个人在直面自己时,都会对自己潜意识的有个评价,尽管自己可能没在意。

    有些是正面的,有些是负面的。

    比如说我没有艺术天赋,比如说我做菜很好吃,比如说我记忆力好,比如说我长相一般等等,这些都是自己的潜意识里认为。

    同时我们对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也是极为在意的,不会有例外。

    尽管绝大多数人都会说,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其实越是这样说证明他越在意。

    比如我一直在朋友圈表白的说我写的这个回忆录只是写给自己看的云云,那都是骗人的,我天天偷偷的看阅读数,天天看朋友圈里点赞的人夸我,听到有人说我写的不错会高兴半天,绝不会因为有人说我是文豪转世和他打一架的。

    当然我也绝对能听进去批评,对指出我错字错句等等一切问题的都真心接受!

    这个潜意识极为重要。

    因为按某些专家的观点,你越这样认为或越认可别人对你的认为就会越容易把这些认为变成事实。

    真的很重要。

    我年少时,一直认为自己极为聪明。

    当然现在也这样认为,不过知天命之年以后让我知道了自己的聪明是小聪明,不是大智慧(我自己说行,别人别说,说了气量不佳的我会和他吵架),大智慧是讷与言而敏于行,像我这样什么事总想找捷径的人应该不算,应该只是应该不算吧。

    不仅我自己这样认为,周围的人也这样。

    划重点,我说的是我小时候!

    从坐在父母的自行车上认商店里的字开始,周围就始终是赞叹声,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孩子真聪明。

    听得多了,自然信以为真。所以我从小开始就认为我学什么都应该很容易,特别是小学二年级没上直接上了三年级并在随后的其中考试成绩名列前几后更是增添了这种自信。

    这绝对体现出了潜意识的重要性。

    这种表象为聪明自信的潜意识让我学什么都很快,这里说的快,是入门快,我总是很快能找到这门我所爱好的项目的重点,然后很快就有模有样。

    然后再收获别人的夸奖,再信心十足。

    再更有模有样儿。

    我的所有爱好几乎都是这样开始的。

    所以真不怪我学的东西多,因为一开始学的时候真的上手太快。

    但是,这样的学习问题是极大的,那就是不扎实,所以我众多的爱好都无法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

    但当时无论是我还是我的父母都没意识到这一点,是啊,在他们和我看来,聪明有什么不好呢。

    绝大多数的家长都是这样想的。

    但谷爱凌的妈妈意识到了这样是不对的。

    在一次采访中,谷爱凌的妈妈说了,孩子需要表扬,但不是表扬他们的聪明,而是要表扬他们的努力。

    在这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谷爱凌的妈妈走对了,所以她的孩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我走错了,我的父母也走错了!所以我走了很多弯路。

    纠正这些弯路费了我很多力气。

    但对孩子的教育,万幸我没走错!

    我们做的是赞赏本身。

    我们绝对不会给他们找榜样,只是欣喜于他们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并发自己内心的鼓舞孩子,并自己开心。

    比如女儿的跳舞。我们从来不拿别的跳的好的小朋友和她比。这点我一直对很多家长很奇怪,他们应该说是她们(我在女儿跳舞的地方很少看到爸爸)总是热衷于打击孩子,不停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在那儿我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你看XXX,人家跳的多好。这样的后果就是孩子总是沉着脸,浑身上下写满了不高兴,以至于我听到老师问女儿的一个同学:“孩子你告诉老师,你是自己想学跳舞吗?是不是你妈非得逼着你来的?”

    我和夫人从不这样,总是说她今天跳的很好(这里强调一下女儿做什么都很认真,这就足够了),从来不去纠正她动作上的小问题,这时有人会抬杠说这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但是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的本心,让孩子跳舞不是为了让她今后走艺术道路,如果要走艺术那肯定是每个动作都要严格要求,力求做的极为精准。

    跳舞只是孩子的一个爱好,让她了解一下什么是舞蹈,知道自己的努力让父母很满意,这对于她这个年龄的孩子就已经足够了。

    我们的夸奖让她从第一次进舞蹈教室飞快往外跑到后来开始变成发自内心的喜欢。她的舞蹈老师说她跳舞时脸上的笑容是发自内心的,我觉得这就是最高的评价,比什么动作标准之类的评价更让我认可。

    类似这种我和夫人戏称之为头顶避雷针式的夸奖我认为是成功的!

    必须得顶避雷针,要不这样的夸奖真容易挨雷劈。

    有时候要顶两个。

    又跑远了!

    所以我们无论学什么,最初都是因为喜爱,千万别忘记这个初心。

    和我的其他爱好一样,学画的我开始了努力模式,除了昨天我说的那些学习笔记外,还努力买各种绘画资料,但那时候的资料是真难买。

    我在2018年8月份写的《再见琉璃厂,再见琉璃厂》一文中对当年的买书和纸笔之难做了描述。至于现在铺天盖地的印刷精美的画册更是想都不敢想,那时大多数的书印刷质量都很一般,别说笔触了,能把红绿色印不跑偏就算不错的了,当时最大的奢望也不过是买回的技法书能多带几张彩色插页,就这样的一本书还是要在省下几个月的饭票后才可以考虑(好像买本书没那么困难,当时写到这儿怎么想的),所以直到现在的我都没有抽烟、喝酒、打麻将的不良习惯,是因为几乎从幼儿园开始我就一直把每一分钱攒下来买书。

    真的是从幼儿园开始的。

    那个时候的我是攒一切能攒的钱去买小人书。

    当年的书有的是几分钱一本,有的是一两角钱一本。

    但小时候的我还没开始我的绘画之旅。所以几乎没开始买绘画类的书。

    在当年我买得比较早的一本资料《工笔花卉技法》一书里,还夹着当年我省下来的饭票。

    由此可见,当年我读高中的时候食堂是真的便宜啊。

    那个时候的主食就是几分钱。

    从小我就养成了一个“恶习”,就是总喜欢把吃的东西换算成小人书。

    小的时候是几根冰棍可以换一本,上初中的时候是一根麻花可以换几本,上了高中后变成了这个烤饼又吃掉了一本小人书云云。

    直到现在我也总爱换算。

    买完了这本俞致贞的作品后,很长时间都是我学习的最重要参考资料,那个时候真的不像现在可以百度图片,什么样的资料都有,那时候是真的没有,所以我只能从各个办公室不要的杂志中剪贴那些图片,以此作为参考,回想起来,真的很不容易。

    书中里边有一幅《新花尚怯晚波寒》的工笔荷花,那是我第一次见到工笔荷花,当年用了很长时间临摹了一张,可惜那个时候的没有现在手机这么方便,没有留下影像。

    那应该是我第一次画完整的工笔画。

    仍然记得起稿的时候费尽九虎二牛之力。

    其实凭着当年的勤奋我画过很多画,但现在基本上全都没保留下来,一写到这儿我就不得不说说那个刘孝全。

    直到今天写下这段的时候我仍然是气不打一处来。

    他父亲和我父母相熟,连带着我和他也走的很近,早期是远远超过赵玉华的,在我学画后仍然保持着友情直到现在。

    他比我们早熟,我和赵玉华认真学画的时候,他就开始了谈恋爱,天生会讨好女生,知道送女生东西讨她们欢心。

    他把主意打到了我的画上。

    从第一次找我要画说要送给她女朋友起,就尝到了甜头。从此开启了要画的历程,他对他的每一任女朋友都不错,每开始一段新的感情就来找我要画,软磨硬泡。

    当年的我还不会拒绝别人。

    这个真的要经社会的磨砺后才能学会。

    还要经常磨。

    总是批评夫人不懂得拒绝别人的我当年也绝对没好到哪儿去。

    不会拒绝的我只能自己安慰自己,反正对于我来说一张画也不算太难。

    再说了这是他的终身大事,怎么也得尽一下心吧。

    就这样一张一张的画都经过他手送给了他的各任女友。

    我一直极为好奇他怎么总能找到女朋友,后来才知道,他只要看中了一个女孩就拿我画去表白,失败了画也拿不回来了。

    最后我和他下了通牒,告诉他你不能再在画上写人家女方名字了,这样追不上至少画还可以拿回来,于是我送了他最后一张画,声明是最后一张了。

    说话算话的我应该肯定是经那之后再没给过他画。

    也不知道他现在的妻子是不是他最后送那张画追上的。

    早知道这样那些画留着我自己送不行吗!

    别说,好像我也送过,想想!

    当年还是小,一共才送出去四张!

    也不知道她们还留没留着!应该扔了吧!

    求生存。

    对于一项爱好能否坚持下去,我曾不止一次的和朋友们探讨过。

    我的观点是不论学什么或玩儿什么,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你一起坚持就可以。

    从开始学习工笔画开始,我就和赵玉华一起坚持。

    记得我们曾不止一次相约在他姐姐不在家的时候去她姐家画画。

    我们互相激励,互相学习,互相欣赏画完后挂在门上的画。

    这个相互扶持的阶段极为重要,让我们度过了学画最艰难的时刻,没有半途而废。

    不仅如此,还越来越感兴趣。

    其实不论是什么爱好都是这样,越来越有兴趣后就会越来越想要弄得更好,于是就会付出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精力后肯定又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然后进入良性循环。

    在《再见琉璃厂,再见琉璃厂》一文中,我还详细描写了去BJ买工笔画用品的一些记忆。

    在荣宝斋买了许多画工笔画用的熟宣(以至于到现在还有存货,不是买的多,而是我画画不敬业)、墨块、印章原石、勾线笔自然不能忘记,其他的依然记不太清楚了!前些时候收拾画台,当年买的熟绢依然静静地呆在抽屉中,等着发挥作用!

    北总部胡同32号,那里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所在地,我很多珍藏的小人书都是那里出版的,那年,我在那里买了从创刊号开始的好多期《美术向导》,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是我学画的主要参考资料。同时里边印刷精美的画册让我流连忘返,对于印在画册封面作者地方写着的齐白石、黄胄、王道中、俞致贞、于非闇等大家深深景仰!

    这大约就是我当年初学画画的一些经历。

    初期入门时真的很普通,没什么特别的。

    因为当时我还同时学吉他,打乒乓球,搜肠刮肚地写诗,当文学社社长,编刊物,执著于除了学习之外的一切爱好,忙得不亦乐乎!

    所以当年,画画,真的只不过是众多喜好中的一个爱好罢了,很普通!

    是啊,很普通!

    如果不直指本心的话!

    http://www.cxbz958.org/wodehuiyiluzhiwushiyouer/3754793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