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三国的女人 > 269 “癫疯”之学

269 “癫疯”之学

    有人说,郑玄是汉代治学第一人。但是,他的学问“癫疯”期,在三国时期。

    郑玄出生时,三代在乡间务农,家中生活也比较贫寒。

    郑玄自幼天资聪颖,又喜读书,勤奋好学。他从小学习书数之学,到八九岁时就精通算术。十二、三岁时,就能诵读和讲述儒家“五经”了。同时,郑玄还喜欢钻研天文学,并掌握了以气象、风向的变化而推测吉凶的方术。

    郑玄十六岁的时候,不但精通儒家经典,详熟古代典制,而且通晓谶(chè

    )纬方术之学,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在当地声名远播。

    …… ……

    郑玄虽然立志于潜心钻研经学,并已具有了一定的经学造诣,但由于家境贫寒,生活困苦,已没有条件继续专门攻读了,父母兄弟迫于生计问题,也都不允许他再不事产业而长年读书了。在十八岁那年,他不得不出仕,充任乡啬夫之职,郑玄在任上勤勤恳恳,十分认真,抚恤孤苦,甚得乡里的好评,不久便晋级而成为乡佐。

    当时的名士杜密任太山太守、北海相,到高密县巡视时见到郑玄,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把他升调到郡里为吏录,使他得到学习和深造的机会。

    从此,郑玄便结束了乡吏生涯。

    到了北海郡不久,郑玄又辞去吏职,入太学授业。他的老师第五元先,是当时京兆平陵(今陕西长安)的大姓,曾任兖州刺史,是一位很有学问的经学博士。

    郑玄从师第五元先,先后学了《京氏易》、《公羊春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等,俱达到了通晓的程度。此后十年左右,皆为郑玄折节求学的时代。

    后来,他又从东郡张恭祖学习了《周官》、《礼记》、《左氏春秋》、《韩诗》、《古文尚书》等书,又从陈球受业,学习了《律令》。到了而立之年后,郑玄已经成了一名有着较深造诣的经学家。

    …… ……

    郑玄虽然已经学富五车,但他自己却毫不满足。当他感到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学者已经无人再可请教了的时候,便通过友人卢植的关系,离开故国,千里迢迢西入关中,拜扶风人马融为师,以求进一步深造。

    马融是当时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学问十分渊博。他遍注儒家经典,使古文经学达到了成熟的境地。他的门徒上千,长年追随在身边的就有四百余人,其中优秀者亦达五十人以上。

    马融为人比较骄贵和讲究,虽然门徒众多,但他只亲自面授少数高材生,其余学生则由这些高材生转相授业。郑玄投学门下后,三年不为马融所看重,甚至一直没能见到他的面,只能听其高足弟子们的讲授。

    但郑玄并未因此而放松学习,仍旧日夜寻究诵习,毫无怠倦。

    有一次,马融和他的一些高足弟子在一起演算浑天问题,遇到了疑难而不能自解。有人说郑玄精于数学,于是就把他召去相见。郑玄当场很快就圆满地解决了问题,使马融与在场的弟子们都惊服不已,马融对卢植说,“我和你都不如他呀!”

    自此以后,马融对郑玄十分看重,郑玄便把平时学习中发现而未解决的疑难问题一一向马融求教,对于篇籍的奥旨寻微探幽,无不精研。

    郑玄在马融门下学习了七年,因父母年迈需要归养,就向马融告辞返回山东故里。

    这时他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精通今古文经学的大师了,于百家之学无所不通。于是远近有数百上千人投到他的门下,拜他为师,听他讲学。

    汉灵帝建宁元年(168年),发生了第二次“党锢之祸”。郑玄曾为杜密故吏,受杜密的赏识与提携,所以也被视为党人,于建宁四年(171年)和同郡人孙嵩等四十余人俱被禁锢。

    郑玄到五十八岁才蒙赦令,前后长达十四年。在此期间,他打破了经学的家法,注释与著书“几百余万言”,创立了“郑学”,它的出现,使经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变化,它使经学进入了一个“统一时代”。

    …… ……

    黄巾起义爆发后,朝廷被迫大赦党人。解除党禁后,朝廷当政者对郑玄的大名已早有所闻,于是争相聘请他入朝担任要职。但郑玄求名而不求官,羞与外戚阉寺为伍,绝不愿涉足仕途,乃屡拒征辟,一心一意从事著书讲学的学术工作。

    中平二年(185年),执掌朝廷权柄的外戚大将军何进为了笼络人心,首先征辟郑玄入朝为官。州郡官吏胁迫起行,郑玄不得已,只好入朝去见何进。

    何进为表示礼贤下士,对郑玄礼敬有加。郑玄为保其名士节操,拒不穿朝服,只穿普通儒者的便服与何进相见。仅隔了一夜,未等授予官职就逃走了。

    灵帝中平四年(187年),三府(太尉、司空、司徒)曾先后两次征辟郑玄,但他都借故婉言谢绝了。

    郑玄屡拒征辟,大多在家乡隐居,聚徒讲学,专心经术,著书立说。

    他的弟子遍于天下,多有人自远方而投至门下,他的学生常常超过千人,为一时之盛。

    黄巾军攻占青州,郑玄只得逃到徐州避乱。徐州牧陶谦曾大破黄巾军,境内比较安定,他听得郑玄到来,极为欢迎,以师友之礼相接待。郑玄把自己安顿在南城之山栖迟岩下的一所石屋里,很少出头露面,仍然夜以继日、孜孜不倦地研究儒家经典,注释《孝经》。

    郑玄在徐州住了五、六年,当时孔融为北海相,对郑玄特别尊崇,他一面为郑玄修葺故居庭院,一面再三派人敦请郑玄回郡。

    建安元年(196年),郑玄从徐州返回高密。

    这样,郑玄在七十岁时结束了背井离乡的流亡生活,他老当益壮,仍终日精研经典,博稽六艺,并时常睹览秘书纬术。

    建安三年(198年),献帝征郑玄为大司农,这是位列九卿的高官,给安车一乘,所过郡县长吏送迎。郑玄在家拜受后,便乘安车至许昌,但马上又借口有病,请求告老还乡。

    …… ……

    在家里,他也对经学念念不忘,不仅自己、门徒,就连他的婢女,也要习颂。

    有一次,一婢女做事不合郑玄之意。郑玄对别人要求严格,且不留情面,就要责打那位婢女。

    婢女也不甘示弱,与郑玄争辩,郑玄一怒之下把婢女拉到泥地里,以示惩罚。不一会儿,另一位婢女经过,看到这种情景,出口成章,用《诗经》中的一句诗问:“胡为手泥中?”

    意思是:你为什么在泥中呢?

    这位婢女也以《诗经》中的诗句作答:“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意思是:我分辩的时候,正赶上他发怒。

    两位婢女以《诗经》中的句子作这种情景式对话,可见对《诗经》熟习的程度。

    后来,“郑玄诗婢”这一典故,用来形容诗礼传家,家风儒雅。

    东汉经学大师郑玄博学多识,家中完全是书香气氛,不仅子女读书,婢女也读书,对《诗经》等儒学经典非常熟稔。

    可见,郑玄的治学真到了“癫疯”的状态。

    http://www.cxbz958.org/sanguodenvren/173740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