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明末开山刀 > 整顿商人

整顿商人

    处理完这些事情,王则之打算把商人们整顿一下。

    大同府内要做的事儿太多,凭他一人,包揽不了全部。

    最主要的是钱粮耗费太大,他要想办法盘活大同府内的市场,减少消耗。

    要不然,以目前的状况消耗下去,他手里的钱粮连一年都撑不住。

    毕竟,一府之地的百姓那可是有几十万人的。

    王先和王闪都派出去了,王闪在走之前向王则之举荐了一人。

    此人姓余,名有,全名余有,陕西人氏,祖籍山西。

    据他所说,他的祖上在明洪武年间,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

    而今的陕西战乱不休,不适合经商,他就从陕西渡黄河来了山西。

    余有在经商之道颇有自己的见解,王则之只是和他聊了一个时辰,就知道此人可用。

    于是,他成为了管理大同府、归化城商人的第一任商会会长。

    大同府内的恶绅奸商、贪官污吏被王则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根拔起。

    剩下的这些士绅、商人都是一些老实本分之人。

    这也是王则之下令收通行费之后没有人反对的原因。

    对于王则之来说,这些人都可用。

    至于那些有问题的官员和商人,王则之已经全数交给山西巡抚宋统殷了,王则之相信,当崇祯看到这些人所犯的事儿之后,一定不会饶了他们。

    之前崇祯不动他们,是忌惮他们背后的势力。

    现在王则之把这些人都抓了,还掌握了他们的罪证,崇祯没有理由不动他们。

    如果他们背后的人阻挠崇祯,就要和他们一样背上资敌叛国的罪名。

    王则之敢肯定,朝中的那些大臣还不至于蠢到敢背负这个罪名的地步。

    也就是说,王则之清除的那些恶绅奸商、贪官污吏基本上没有机会再回来了。

    崇祯二年,七月一日,大同府魁星楼。

    余有按照王则之的要求,将大同府内有头有脸的商人全都聚集了起来。

    “我大同府地处西北边关要地,盛唐之时就是从长安通往北部外族经商的必经之路,而今总兵大人已经平定了塞外诸部,就连喀尔喀人也服软了。

    从今日起,诸位出关经商的路更平坦了,更远了,更有赚头了。”

    魁星楼的大堂里坐满了人,由于人太多,安排了位子的仅限大同府内颇有名望之人。

    比如坐在最前面的这位,薛氏代表,他代表的不仅是他的家族,还有天成卫,甚至他一个人就能代表了大同府。

    他虽然威望很高,但他却不是天成卫的第一任警长,那是因为他家产丰厚,不利于掌控。

    如果任命他为警长,他完全不用靠王则之拨付银粮,他靠自己就能拉起一支强悍的队伍。

    薛氏代表为什么能有这么大威望,这就说来话长了。

    明朝,山西大同府天城卫有薛氏三兄弟,他们分别务农、做官和经商,各尽其业,最后成为当地著名的大户。

    薛氏一家,长兄务农,三弟经商,以资助老二读书,老二登进土第,得授高官。

    薛氏始祖薛士秀,约明初从戎河曲,后定居大同府天城卫。

    薛士秀生薛镇,镇生薛庵。庵生四子,即薛春、薛云、薛雨、薛雷。

    薛春生二子,长子薛经,次子薛绮。绮生三子,即此处所说的长子薛某(佚名)、次手薛纶,三子薛缨。

    薛纶从小聪颖,记忆尤其过人,少年时同长兄一起在私塾读书,兄尚未读完一句,纶已目数行,兄再读时,纶已熟记,背诵如流。

    薛纶才思敏捷,数百言文章可立刻成就,且文藻秀美。

    长兄对薛纶的才华深为佩服,便放弃学业,继承父业屯田耕作,资助薛纶读书。

    薛纶在长兄自我牺牲精神的鼓舞下,越加奋发读书。

    终于在隆庆二年(1568)登进士第,进入仕途。

    1568年薛纶出任长安县县令,做到有田必耕,田税必均,轻徭役,休养生息,使当地的生产得以大发展。

    他还伸理了本县百姓张良弼等人的冤案,使久拖不决的遗留问题得到清理,行治称“三辅第一”,其政绩得到认可,于隆庆四年升任兵部武选主事,纶提拨将才,招兵练兵,屯粮充饷,加固城堡,出谋划策,并与大司马谭纶著奇其等书。

    当道甚重之,1580年,补缺任开封知府。

    薛纶斧解刃理,弹压强藩摧抑豪右,后称河南第一,是年升任陕西暗察司副史,治兵定远。

    当薛纶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命运和他开了个玩笑,薛纶因定边事被参,万历帝大怒。

    其实,薛纶在定边才两月,并无涉讼理由。

    面对楚人地方势力的排挤,纶心灰意冷,弃官回籍。

    有人很惋惜他,薛纶说:“我有幸继承先辈之产业,兄耕弟贾,助我求学,才有今日之位,我愿已足矣!”

    薛纶弟薛缨是两淮盐商,明中叶,由于社会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商人在边疆屯田纳粮换取盐引的开中制度,渐被纳银的折色制度所代替,盐商也分化为边商和内商。

    边商专纳米、豆、草束,依靠贸易盐引谋利。

    内商则坐场掣盐,进行交易或转售他人。

    由于内商处在支配盐的运销的地位,获利多,资本增殖快。

    所以,山西、陕西、安徽等地的大盐商,纷纷寓籍淮安、扬州,薛缨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定居扬州的。

    薛氏家产五世没有分开过,是由兄弟共同经管。

    薛纶回家后,三兄弟齐聚一堂,晚饭吃的是面条,虽家财万贯,但薛家极为节俭。

    薛纶曰:“我见各地盐商纷纷南下杨州置产,成为内商,薛家以得寸进尺为经营理念,三弟为何大同苦守?”

    薛缨道:“祖上立下家规,永不分家,这数千号人,是否全都愿意迀居杨州?”

    老大薛经道:“薛家在大同良田万倾,商铺无数,我不愿南下。”

    纶道:“我要弃官回家,可以奔走两地,你率领一部分人可以南下。”

    薛经及薛缨大惊,薛缨跪曰:“兄官居四品,我们均感有光,四处炫耀,千万不可弃官。”

    薛纶道:“我为官兢兢业业,忠于职守,落得被人诬陷下场,我意已决。”

    薛经及薛缨不知道的是,在薛纶弃官回家的时候,就已经辞官了。

    薛家南北置产各半,晚年纶行走于大同杨州之间,待人和善,养浩然正气。

    同时管理两地各种事宜,终年五十有八,葬于天镇县孙家河九龙湾。王家屏谱墓志铭曰:耀百世而有光,公其不亡。

    留在大同府的薛氏多是大哥薛经一脉的后人,薛经在天镇及阳高一带,置田无数,他原本就是老实本分务农的人。

    哪怕他这一脉开始经商,也是在做老实本分的生意。

    薛氏一门能代表大同府,是因为他们发展到崇祯年间,已经是大同府数一数二的豪门大户了。

    加上薛纶当过官,他们的名望在大同府也是数一数二的。

    

    http://www.cxbz958.org/mingmokaishandao/155315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