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名承天下 > 第45章 治蝗(下)

第45章 治蝗(下)

    李承宗十分信任马周,立刻批准了马周捕杀蝗虫的建议。马周奏请李承宗下了一道命令,要百姓一到夜里就在田头点起火堆。等飞蝗看到火光飞下来,就集中扑杀;同时在田边掘个大坑,边打边烧。

    但在这个中古时代,封建迷信思想还是占据着人们的内心,因此扑杀蝗虫在各地方执行的并不彻底,人们都担心如果杀蝗虫太过,会遭到蝗虫大仙的报复。

    而且射州的知州还上书李承宗说什么蝗害乃是天灾,非人力所能改变,应当用修德的办法去祭祷,方能消除。还说当年后汉天子刘聪时,也曾发生蝗灾,人们捕杀掩埋,蝗虫为害反而更大。

    马周当即反驳道,“荒谬,刘聪那是是假天子,他的德行当然压不过妖孽,今汉王德行昭昭,是铁定的圣君明主,在他治下,妖孽岂能逞凶,过去好的地方官,蝗虫都不敢到他那里去危害。若果靠修德即可免除蝗灾,那么射州蝗灾严重,莫非是你没有德行才造成的?”

    在马周的建议下,射州知州被免职,换了一个能贯彻中央意图的官员前去上任。与此同时,李承宗的锦衣卫也在四处寻查,无论捕蝗积极的还是懒惰的都向琴岛报告。各级官员这才不敢怠慢,努力组织百姓捕杀。

    虽然官员们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是百姓们却不怎么愿意跟随,作为灭蝗总指挥的马周明白要想迅速控制住蝗灾,首先就要让百姓明白,蝗虫没什么可怕的,这只是一种虫子而已,但怎么才能达到这个目的呢?马周想到了一个基本上来讲不太可能实现的方法。

    马周找到李承宗后说道:“主上,百姓讲蝗虫是由蝗虫大仙孕育而出,因为人间罪恶太多,所以派出蝗虫来惩罚人民,但您高举义旗,登高一呼,立鼎以来,励精图治,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减轻赋税,百姓安居乐业,所以臣决不相信什么蝗虫大仙的存在。您是未来的天下之主,百姓是您的子民,为了向百姓证明您的地位是高于那所谓的蝗虫大仙的,臣请您移驾到灾区,当着百姓的面,亲口吃下蝗虫,消除百姓心中恐惧…….”

    要说马周不愧是一代名相,更不要说李承宗也是一位明君,这话要是说给其它帝王,恐怕早都被砍几十回脑袋了,可李承宗听了,只说了一句:“孤认为此事可行。”

    但旁边的群臣马上站出来攻击马周,说他不顾李承宗的龙体安康。有为臣子之道。马周说:“如果我马周马宾王吃了蝗虫,百姓能相信,我愿意代殿下而为之。”最后李承宗拍板,马上起程。

    李承宗,马周等人来到受灾最严重的射州,百姓们因为皇权至上的理念深入骨髓,再加上这里和海州徐州等地都是新入手的地盘,百姓们对李承宗是既恐惧又敬畏,所以当李承宗驾临的时候,他们伏地而跪,高呼万岁。

    射州的新任知州苏起考虑到直接吃蝗虫可能口感太差,自己的主上也许有些不舒服。于是他让人架起一支油锅,将几十支蝗虫倒入炸好捞出,李承宗的侍卫用盘子装了几支炸好的蝗虫送到李承宗面前,李承宗本质上是个吃货,他一看到油炸蝗虫就忍不住想起了前世自己跟战友们野外拉练的时候生吃蝗虫的场景,所以就有些感伤,可是落到旁人眼里那就是作为一国之君的李承宗犹豫了迟疑了,就连底下的百姓们也不时有人偷偷抬头看李承宗的动作。

    此时马周见状马上上前说道:“殿下,成败只在一念间。为天下苍生,请您不要犹豫。”李承宗这才回过神来,他马上将一只油炸蝗虫放到嘴里,当他真正咽下一只油炸蝗虫时,脸上马上露出笑容,还说:“哈哈哈,这蝗虫的味道还是不错的嘛?”

    说完了李承宗对跟他前来的众人都说道:“来来来,这道油炸蝗虫味道真的不错,呵呵呵,以孤看来,这道菜倒是可以叫做飞黄腾达啊,来来,诸君,你们也来尝尝吧!”

    众臣一听,不管敢不敢吃,想不想吃,但李承宗下令不敢不从,再加上李承宗说的飞黄腾达四个字也说道这些人的心底里,于是他们纷纷上前,一人一口吃起来。百姓见此情况,在早就安插好的锦衣卫密谍的带领下,纷纷再次高呼汉王当为天下之主,万岁万岁万岁万万岁!

    李承宗这一带头吃蝗虫,让他治下的百姓从此明白了,蝗虫没什么可怕的,于是开始积极的捕捉蝗虫,更重要的是家中无粮的灾民,直接把蝗虫当粮食来充饥,几个月后蝗虫灾害终于消失了。

    李承宗主持灭蝗,他的贤内助杨蓉也没闲着,杨蓉作为汉国的王后,她悲天悯人,和李承宗一样她也很关注农事,比如她现在就对蚕桑很有研究,在汉国爆发蝗灾之后,她对蝗灾高度重视。

    前文中说杨蓉对李承宗说过,她知道一篇治理蝗灾的千古奇文,在蝗灾结束之后,杨蓉正儿八经的把这篇应该诞生在一千年之后徐光启大大的《治蝗疏》变成了属于自己的《治蝗策》。

    在这篇《治蝗策》里,杨蓉不仅总结(剽窃)了前人的蝗灾研究成果,还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做了相当深入的研究。她论述了蝗灾的特点、蝗虫的生活习性等问题,并系统地总结了对付蝗灾的方法。

    杨蓉将蝗灾与水灾、旱灾进行了对比。他认为,水、旱灾不易靠人力控制,而蝗灾是可以人为控制的。如果找到合适的方法,则可以将蝗灾消灭在萌芽状态。

    杨蓉翻阅史料所记载的一百余次蝗灾,发现蝗灾的多发期是夏秋之间,即农历的四至九月,因为这一段时间,正是各种庄稼长势茂盛、结实之时,相当于为蝗虫准备了充裕的“粮食”,而蝗虫的生长周期,也从幼虫发育为成虫。所以,这一段时间的治蝗工作尤为重要。

    此外杨蓉还从史书里发现,华夏蝗灾的多方地区是“幽涿以南,长淮以北,青兖以西,梁宋以东”,即黄河下游地区。因为这些地区,时而干涸,时而溢水,为蝗虫孳生提供了温床。从地域的角度,这些地区为蝗虫防治重点。

    根据史料以及实地研究,嗯,杨蓉提出的治理蝗虫的方法有,割掉低洼积水处的水草,以清除蝗虫产卵场所;春夏间虫卵形成时,一旦发现有成行的松土(这是虫卵发育成幼虫造成的),则官府组织人力进行处理;虫卵变成幼虫后,要挖沟扑打;成虫后,官府要收购蝗虫,鼓励民众扑打;要多种蝗虫不食用的芋、桑、豌豆、绿豆、大麻、芝麻等农作物;将草木灰、石灰等筛成细末后,撒在庄稼上,蝗虫就不会再吃这些庄稼。

    杨蓉的《除蝗疏》完成后,由她的老公李承宗颁布施行。这篇文章一时广泛流传,有效地指导了民众灭蝗,也间接挽救了很多挨饿的百姓……..

    李承宗和杨蓉两口子在治理蝗灾中的表现,都落在了百姓的眼中,他们小两口的民望一时间那叫蹭蹭的一个劲的往上涨…….

    http://www.cxbz958.org/mingchengtianxia/94730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