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崛起崇祯 > 第十八章 卢象升的烦恼

第十八章 卢象升的烦恼

    正当京城在崇祯皇帝的导演下拉开序幕时,挂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衔,宣、大、山西总督卢象升在行辕里长吁短叹,心情复杂。

    因父亲病故,他曾经连上十疏,哀恳陛下准许他请假奔丧,在乡守孝三年。

    然陛下以国事艰难,军情紧急,不但没有准许他请假奔丧,反而根据内阁大学士杨嗣昌的推荐,让他挂兵部尚书衔,加重了他的职责。

    另派兵部侍郎陈新甲接替他山西总督的职务。

    只不过陈新甲尚在四川,因路途遥远还没有赶来接任交接。

    紧接着,就传来了建奴入侵的消息。

    国难当前,京师危急,他只好暂时放下了奔丧的念头,准备带兵勤王。

    不过,卢象升是文进士出身,脑海里灌满了儒家的孝道思想,想到不能奔丧这事就痛哭流涕,同时对杨嗣昌很不满。

    但是,令他心情复杂的不仅于此。

    鞑虏入侵之前几个月,敌酋皇太极曾经想和大明议和。

    并且放出狂言,大明若不答应,他将铁骑入侵。

    为此,前任崇祯皇帝特意举行了御前会议。

    当时参加会议的除卢象升、杨嗣昌、高起潜之外,还有两位兵部侍郎,崇祯皇帝的亲信太监、提督东厂的曹化淳,以及率领京营的几员勋贵大臣。

    卢象升首先发言,坚决主战,说得慷慨激昂,但在座诸人却相顾默然。

    卢象升大为生气,厉声喝问:“东虏原是女真余孽,周为肃慎,隋、唐称为靺鞨。

    努尔哈赤在万历初不过李家一奴才,后得李成梁赏识扶持,为我朝守边。

    后因朝廷抚驭失策,始为叛乱,吞并诸部,势力渐强,至万历四十四年遂建国号后金。

    到他的儿子继位,才改号为清。

    按之历史,东虏实系我国臣民,兴兵叛乱,分裂疆土。今日朝廷一二执事者不思如何统一祖宗河山,而惟求与虏酋暗中议和,殊为可羞!

    况且,倘和议一旦得逞,则丧权辱国,使东虏得寸进尺,祸不远矣。”

    前任崇祯皇帝点头赞同。

    但是,杨嗣昌站起来反驳道:“自古以来,未有内乱不止而能对外取胜者。故攮外必先安内,此乃颠簸不破之理。

    今日国家处境虽然危急万状,但终究非南宋偏安局面可比。东起宁锦,西至大同,雄关重镇,均在我手。

    故为国家打算,莫如对东虏施以羁摩之策,拖延时日,而对内一鼓剿灭关中之贼,然后迫叛贼俯首就范,如仍怀异志,亦不难再次剿除。

    一旦国家无内忧,陛下即可以整军备武,对东虏大张挞伐,以雪今日之耻,永绝边境之患。

    谅彼蕞尔小邦,偏处一隅,如何能与大明抗衡!”

    杨嗣昌说完,高起潜、陈新甲皆出声称赞,前任崇祯皇帝也点头。

    就连卢象升自己,如果平心而论,好像也有几分道理。

    其他人也劝他不要操之过急,但丝毫不说他们的主张,也不提出任何积极意见。

    倒是曹化淳因不满高起潜近两三年来爬得太快,做了天下兵马总监军,淡淡地说了一句:“卢总督说的毕竟是正论。”

    会议一直开到大半夜,可是没有结果。

    是否对建奴作战,有一定的复杂性,不可能在一次会议上解决。

    卢象升只强调一部分将士可用,而杨嗣昌和高起潜却说军队普遍的士气不振和将领畏敌怯战。

    卢象升说号召京畿百姓从军并责令京师官绅大户出饷,然而根本办不到。

    没有饷自然不能募兵,所以会议进行到半夜不了了之,徒然增加了卢象升心中的苦恼和忧闷。

    “唉,国朝重臣如此惧敌,热衷议和,这仗叫本督如何打?万不得己,只好不顾死活,独力奋战,以谢国人!”

    最终,卢象升长叹一声,眼中忧色一闪而过,慨然叹道。

    “卢督切莫伤悲,陛下如今战和未定,一切尤为可知。”军中赞画杨廷麟劝慰道。

    卢象升看了一眼杨廷麟,很佩服他的乐观精神。

    此君原本是户部给事中,因议和一事上疏弹劾兵部尚书杨嗣昌,疏中尖锐地指出:“陛下有挞伐之志,大臣无御侮之才,谋之不盛,以国为戏。

    杨嗣昌及蓟辽总督吴阿衡内外扶同,朋党误国,与高起潜,方一藻倡和欺议,武备顿忘,以至于此。”

    杨嗣昌一怒之下,诡荐杨廷麟懂得兵事,把他连升两级,改任为兵部职方主事,在卢象升军中赞画军机,企图把他派到前线去送死。

    前任崇祯皇帝还以为杨嗣昌宽宏大量,举贤不避仇,便同意了。

    不过,杨廷麟的到来,令卢象升大喜过望。

    他们都是主战派。

    此时,面对杨廷麟的劝慰,卢象升摇头长叹道:“陛下倒没有什么!

    可叹的是杨本兵与高监军畏敌如虎,无意言战,只想委曲求全贪图一时之安,不顾后患无穷。

    本督在朝廷上孤掌难鸣,欲战不得,难矣!”

    杨廷麟先点头后摇头,目光紧紧盯着卢象升说道:“大人目前处境,确实困难。

    像这种情形,不要说大人满腹郁结,抚额长叹,但凡是稍有良知之人,谁能不扼腕而叹?

    满朝文武以及京中百姓谁不盼望卢督尽速与虏一战,以解京师之危?

    可满朝文武与京城内外无数百姓都对总督大人如此殷殷盼望,大人为何说自己孤掌难鸣?”

    杨廷麟似是而非的解释,令卢象升有些愕然。

    陛下不同意,臣民有什么用?

    杨廷麟把身子向前探探,压低声音说道:“陛下和杨文弱、高起潜虽有意与东虏议和,但迫于臣民清议,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与东虏订城下之盟。

    京城中虽三尺孩童都知道辽东之地,直到奴儿干之北,东临大海,尽归大明版图,由来已久。

    我华夏每值盛世,四海一统,胡汉共主。

    辽东自古本为东胡各族杂居之地,不惟秦、汉、隋、唐诸代皆是中国臣民,至本朝亦是如此,何尝另有一个国家?

    若是陛下胆敢承认东虏府一个国家,那百年之后……”

    说到这里,杨廷麟没有往下继续说,但卢象升明白了。

    “此举终究是裹挟民意逼迫君王,为臣者所不为。”

    卢象升双目微阖,叹息道。

    “卢督所言极是。”

    杨廷麟眼睑微垂,不再相劝。

    主战派之间,每个人用的手段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

    “大人,兵部下文,召大人即刻带兵到昌平,总督天下兵马。”

    正当气氛有些微妙之际,亲卫将领杨陆凯急冲冲地进来禀告道。

    “传令大军,立刻出发!”

    http://www.cxbz958.org/jueqichongzhen/1330053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