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 > 凤行一世 > 第122章 挑拨离间

第122章 挑拨离间

    戎儿的自信,来自于他用眼的余光,首先看到的是孙正,他就知道,自己的几个哥哥来救他们了!

    孙戎知道,自己的哥哥一来,那么他和基儿一定有救。

    老话说打架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兄弟几个在一起,哪能不玩命地跟对方干?!

    不敢说孙家军就这么点人能厉害到可以杀退这些乌拉军,但是起码保证基儿和孙戎的生命安全,这是一点问题也没有。

    来的孙戎的几个哥哥,其中有孙正,孙明,孙虎,孙兵,共是兄弟四个!

    除了孙豹统领大部队没有来,孙戎的哥哥算是到齐了。

    他们老远就见孙戎一身血迹,誓死护卫着基儿,于是这兄弟四人,连想都没想,一番砍杀,就冲进了敌阵中。

    当他们到了孙戎身边,与他们合一处的时候,孙府的梅花阵法就自然形成了。

    梅花阵法也就是五个人,站在五个不同的方位,把基儿围在中间加以保护。

    他们进可杀敌退可防守,这五兄弟平常在家练习时就配合默契。

    再有如遇强将,随时调换位置。

    孙虎是这五个人之中最不要命的,自然不能让他去面对强将。

    孙正是这兄弟五个中最有经验的,所以他跟孙虎在一起,监督着孙虎!

    孙虎是怕他这个哥哥的,他就不得不按照他哥哥的节奏迎敌了。他们亲兄弟一个猛如虎,一个稳如象,所以没几个人能与他们对成平手,多是被砍翻落马!

    乌拉一千五百人,他们面对的虽然只有三百多人。可跟着孙正来的这一百多人,那都是孙家军的精华,都是跟孙家兄弟有着过命交情的将士。

    他们的加入,一个个不要命地往上冲,基儿的手下士气大振,他们硬生生冲出一个缺口,保护着基儿往回撤退。

    孙家无兄弟虽然勇猛,可也不敢恋战,他们主要是要保护基儿的性命要紧,他们冲出乌拉军的包围圈,且打且退。这样持续了一碗饭的功夫,孙豹带领大队人马赶来了。

    乌拉军老远见到孙字旗下乌压压的大队骑兵赶来,他们在士气上首先就泄了,再有这四名孙府的小将如此勇猛,他们死在这一小队人马手下,已经过百了,心里更是害怕,于是他们的阵型就乱了。

    等到他们想撤离,已经晚了,孙豹让骑兵分三路人马进行合击,渐渐就把他们给包围了,乌拉一千五百骑兵此时再想脱身,比登天还难。

    这边在合围打着,孙豹在外围拨了一千人马给孙正率领,让他们无兄弟护送基儿回福康帝身边,孙豹自己率领余下的五千将士,追杀剩下的乌拉军残余。

    孙正带领着一千多人走到半途,又迎来福康帝派来的五千人马接应他们,基儿这才算是真正脱离了危险。

    到了傍晚时分,乌拉军大部队基本被肃清,只剩一千多人逃离了战场。他们共损失近三万人马。

    在这场战役中,福康帝也死伤四五万人,损失虽然惨重,但是毕竟胜利了。

    等到晚间安营休息,基儿到了福康帝的大营,福康帝非常恼火。

    他询问情况,得知基儿不听孙戎劝阻,却要听他身边的一个宦官撺弄,差点丢了性命。

    福康帝便令人想把那个宦官捆来,然而不久派去的人来报,说那个宦官早在基儿来见福康帝时,在后面抹脖自杀了。

    福康帝余怒未消,让人把那宦官的尸首鞭尸五百下,抛尸荒野喂狼,这事才作罢!

    经过这一役,乌拉军从此在草原上一蹶不振,再也无法组织有效力量骚扰边疆了,在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不敢犯边!

    那么纵观整场战役,除了那些与乌拉军厮杀的将士立功外,立了最大功劳的,便是孙家兄弟。

    特别是孙戎,临危不乱,思绪敏锐,具备了卓越的战将才能!

    福康帝想把他调到军中做镇抚,基儿都没有放人。

    那么在这一次战役中,孙正是怎么晓得基儿跟戎儿陷入危险之境的呢。

    福康帝起初见乌拉军溃败,觉得机不可失,便亲率大军追杀乌拉军,追的兴起,并不知道跟在自己后面的基儿不见了。

    他一直以为基儿就在自己的身后。

    等到他率领的大军消灭了乌拉军五六千人,他想看看自己的孙子在哪里的时候,他一回头,这才发现基儿不见了,他大惊失色。

    福康帝忙令身边人到处寻找!

    此时离福康帝不远的孙正兄弟,听说基儿不见了,这兄弟几个是心急如焚。

    要知道,基儿是他们的堂妹婿,他们以后还得靠他发达,他要是有个什么散失,那就是他们的损失啊!

    另外,戎儿也在他身边。

    如果基儿有什么不测,那么戎儿也是凶多吉少,戎儿的任务就是保护基儿的!

    孙戎若是死在战场上,他们这几个兄弟,回去怎么跟三太太交代?

    恐怕三太太得知孙戎跟基儿战死沙场,她也活不成了。

    要知道三爷死了,孙戎死了,基儿死了,三太太活着还有什么劲?即便福康帝免了莲儿给基儿陪葬,三太太跟莲儿这一对母女寡妇,怕也心思活了,得上吊随他们去了。

    所以这几个兄弟听说基儿不见了,便过来向福康帝请命,他们要去寻找基儿。福康帝当即准予!

    福康帝除了派孙家兄弟去寻找外,另外还调拨了七八路人马,去寻找基儿他们的下落。

    当孙正打听到基儿大致去的方向时,他们哪还敢怠慢,四兄弟打马就追了下去,他们所率领的军士有许多被甩在了后面。只有一百多骑着快马的军士,紧紧跟随他们。

    等到孙正跟孙戎合并一处,他们基本就算安全了。

    虽说基儿这回有惊无险,可孙戎因为保护他,身中两刀,好在没有伤到要害处。

    回去后,福康帝相当关心孙戎,让跟来的太医,为戎儿包扎伤口,并令厨子给孙戎做好吃的,让他的伤口能够尽快地长起来!

    福康帝觉得孙戎是可造之才,想让他在军中培养,基儿不给,基儿请求福康帝不要调走戎儿,就让他在自己身边保护自己,福康帝便准了。

    其实基儿留孙戎在身边的真正目的,是他跟孙戎能玩到一起去,他不想孙戎离开自己去到军中,那样以后再想叫孙戎一起玩,可就没那么方便了!

    基儿留下孙戎,跟孙戎嘀咕,他让孙戎放心,等他以后做了皇上,会给孙戎一个好的位置。

    孙戎得了基儿允诺,当然也不愿意离开他。

    福康帝因为孙戎保护基儿有功,回去后赐孙戎一套银盔银甲,还赏赐他金银布匹绸缎什么的,不去说它。

    除了孙戎得到赏赐,孙正等其他兄弟,也得到赏赐,当然,都是财物上。

    对于孙府的小将,福康帝并没有升他们的官。只是把二爷的官职升了一级,由原来的五品升了四品武官。

    等过了几年,周大人向太子推荐孙正,太子才奏明福康帝,把孙正要走了。

    孙正走后,花姐照样管理着她的生意,照旧过着自己的生活。

    没有孙正的日子,花姐一点都不无聊,花姐有事可做,那就是抚养孩子。

    二太太因为孙正离开,怕花姐找野汉子,也常常到花姐家里来看望孙子,虎奶奶也常带着姨娘,来看望花姐,花姐的日子倒显得充实了。

    在这段时间,马丫的哥哥似乎无所作为,表面看,一切都平静如水。

    然而,如果我们从冯清卉那边入手,来了解一下当时的局势,就知道有多少暗流在涌动了。

    首先,还是来看看福康帝为什么要准许孙正去太子那里吧,难道太子那里就没有护卫吗?

    要知道,基儿已经把孙戎留在身边,福康帝心里当然清楚,以后这个孙戎,在基儿做了皇上后,很可能成为基儿统治时期的重臣!

    孙正又去了太子那里,是不是说,太子以后也会重用孙正呢?!

    在福康帝看来,不一定!

    因为此时的太子,福康帝已经把他身边人员大换血了。

    既然福康帝把太子身边的人大换血,虽然孙正是太子要过去的,但是福康帝心里有数,孙正是周大人推荐给太子的!

    而福康帝一直以为,周大人是他的人,而不是太子的党羽,所以福康帝断定,太子以后不会重用孙正的!

    那么福康帝又为什么要对太子身边的人大换血呢?

    太子身边有他自己的一党人,在福康帝第二次北征回来后,因为二高的调拨离间,福康帝一怒之下,才这么做的!

    二高诬告太子在福康帝不在的时候,拉拢大臣,建立自己的党羽,他还篡改福康帝时期的政令,这让福康帝大为恼火。

    再有就是福康帝凯旋归来时,太子没有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使得福康帝在城门外多呆了一个多时辰,不见太子,这让福康帝更加不满!

    福康帝并非是好大喜功,但是他得这么做,他没有办法。

    福康帝带兵征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一来是军事需要,二来福康帝也想显示自己的军事才能,让朝野上下,对他服气。

    要宣扬自己,光靠打胜仗还不行,福康帝是想太子搞个高规格的欢迎仪式,让全国人民都知道,皇上御驾亲征,凯旋归来,这样起码能让他在老百姓心目中有个好影响。淡忘他夺了侄子的皇位带来的坏的印象!

    可太子并不理解福康帝的这个心意,他忙于朝政,并没有把欢迎福康帝凯旋归来这件事放在心上。

    于是太子受到福康帝的呵斥。福康帝这才有了给点颜色给太子看看的想法!

    在那一段时间,冯清卉手下不断收集太子的各种能惹福康帝生气的证据,然后让埋伏在二高身边的人,把这些消息告诉二高,二高并向福康帝打了太子的小报告。

    福康帝对太子是非常生气,要不是看在基儿的份上,他有好多次都有废太子的想法。

    这还因为,太子的很多政见与福康帝不合。福康帝把朝廷搬往北城,也是遭太子反对的。福康帝就觉得自己把江山交到这么个逆子手中,他很不甘心!

    福康帝因为太子没有出城欢迎自己,他一怒之下,又把自己在外打仗期间,太子所颁布的所有政令,一律作废,然后在朝廷上开始打击太子党人。

    有几个太子党的大臣,权力被削,把太子身边的人,以挑唆太子为由,下入大牢。

    那段时间,太子党的人死的死,坐牢的坐牢。

    也就因为这个,孙正才得以填补太子身边的空缺!

    那么,冯清卉的手下除了帮助二高攻击太子成功,接下来,冯清卉的手下,又开始来搞二高了。

    起初福康帝让二高去做云南王,二高不愿去,跟三高赖着不走,后来福康帝再次让他去山东某地,他还是不去。

    福康帝北征期间,二高在南都也在大肆拉拢自己的党羽,冯清卉埋伏在大臣身边的人,又拿出二高为非作歹的证据,大臣在跟福康帝闲聊时,谨慎地拿出这些证据向福康帝汇报。

    二高三高久久不愿意去自己的领地做藩王,这就让福康帝的疑心顿起,直到冯清卉手下收集三高犯罪的铁证,福康帝一怒之下,先是把三高给软禁起来。

    后太子在福康帝面前充好人,帮自己的三弟说情,三高这才不得已去自己的领地就藩。

    福康帝对于二高不去就藩,其实他心里是有数的,那就是二高一直在窥视太子之位。

    福康帝曾经许诺二高,说他哥哥身体不好,暗示太子之位,是要留给他的,只不过福康帝后来听了重臣建议,不可以把皇位传给二高,那样有违祖训!

    那么在这个时候,大臣进言,说出二高各种犯罪事实。

    表面看上去,福康帝是在借题发挥,他要废二高为庶人,以免自己驾崩后,朝廷再出现二高夺帝位这样的现象。

    太子身边的谋士,告知太子,此时他得出面替二高说情,如果太子任凭福康帝处置二高,那么太子就错了。

    要知道,福康帝这人让人难以捉摸,假如他废二高是在试探太子怎么办?!

    所以太子得以仁厚为要,劝福康帝放了二高,他们是亲兄弟,给二高一次改过的机会。

    福康帝听了太子的劝,让二高去了山东的另外一个富庶之地就藩!

    二高离开南都,他是不得已的,是怀恨在心的。

    此时埋伏在二高身边的冯清卉手下,并进言要二高等待时机,不要太急躁。

    也就是说,在那段时间,福康帝对谁都不满意,他的心情很糟糕,既不喜欢太子,二高跟三高又不让他省心,他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

    福康帝难道不知道太子劝他放了二高跟三高的用意吗?太子就是在做给大臣以及天下人看的。

    人家会说,看看,太子他多仁厚!

    太子在捞取名誉,福康帝会看不出来?这都是太子身边的人在出鬼!

    闹心!

    妙书屋

    

    http://www.cxbz958.org/fengxingyishi/1196184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cxbz958.org。鬼吹灯手机版阅读网址:m.cxbz958.org